「傷痛似是無限輪迴。」
(編按:原文寫於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(Cox’s Bazar),由無國界醫生助產士(Midwife Activity Manager)蘇衍霈執筆,再經編輯整理而成。)
寫在這篇文章的今天,狂風驟雨,通訊系統傳播警報提示6級暴風,附近難民營山泥傾瀉,房屋倒塌。傍晚時分傳來巨響,是來自難民營的槍聲,大家彷彿已經習慣了。 很多羅興亞人來到這兒已經5年,今日已有近100萬人在難民營內生活,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之一。5年前這區域是森林,有大樹、大象和各種動植物。 難民營的環境及衞生情況比我想像中惡劣。一間間用竹搭建的簡陋棲身處,擠在一個狹小環境。屋內沒有基本生活設備,夏季非常翳焗悶熱難受。伴隨附近污水惡臭,羅興亞人一家多口生存在這種環境;還有區內流行病爆發、安全及難民情緒問題,情況比我想像中複雜。
我是這裏的性與生殖健康部門主管,負責管理「山上醫院」(Hospital on the Hill) 及戈亞瑪拉(Goyalmara)母嬰醫院的服務,包括產房、婦科產科病房、婦科產科門診、家庭計劃、性暴力支援、區域外展服務等。日常除管理工作、訓練員工、為產房及產科病房全天候待命(24/7 on-call),也包括到難民營家訪、進行教育及推廣活動。 這是我首次在無國界醫生出任務,非常多挑戰、「驚喜」及學習,但感恩有很好的團隊陪我走每個難關。


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是這兒的在家生產率非常高,在營裏生產是一件危險的事,沒有專業的助產人員,沒有設備,在生產過程中遇上緊急情況,例如失血過多或嬰兒窘迫(*呼吸窘迫症候群(RDS)),母嬰都會失救致死。於是我們挨家挨戶地推廣,很多時路途崎嶇難行,我們便得找救護車及傳統陪產士(traditional birth attendants)協助送產婦到醫院。 我記得我們曾到一名叫* 法蒂瑪的難民營家探訪。一個月前,她剛來到這裏,由於家有急事,她被迫在漆黑的夜裏走到居所遠處汲水,然後在途中被性侵犯及暴力對待。沒有足夠的乾淨水源及性暴力,是營內其中一個令每個難民每天都很擔憂的問題。她小產了,我們為她治療,並提供心理輔導及家庭計劃。一個月後的今天,我們再次到其住處探望她,她脫掉頭巾,頭頂傷患處仍是光禿禿的,但手腳的傷痕已大部分復原。 法蒂瑪的父親告訴我們,現在他也不敢外出,因為連日來營地傳來槍聲,晚上更有人到處用刀傷人、縱火。他們一家日夜不成寐,他向我展示無國界醫生門診給他的精神科藥物,好讓他能睡上一覺。 這些人正經歷一個一個輪迴的傷痛和悲劇。 如果你問他們哪兒是家,他們會回答是緬甸。如果你問他們是甚麼人?他們會說自己是:「Arakan(阿拉干人)。」他們本身有國籍,有自己的社區和文化,有公民身份及權利。可是,如今在難民營,他們沒有得到國際認同,失去公民身份,沒有法律地位,沒有尊嚴地等候。 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同等對待,得到同樣的尊重和醫療救援機會。在很多無間輪迴的傷痛悲劇中,我們可以伸出援手,減輕、治療和撫平這些傷痛。 也許有一天,我們有能力和機會攜手中止這些輪迴的悲劇。 *此為化名,以保護病人身份
無國界醫生在孟加拉
1972 年,無國界醫生首次向孟加拉提供醫療援助,派醫生前往當地支持的、由慈善機構營運的醫療項目,包括庫爾納和孟加拉該國西北部的醫院,以及達卡的血庫。目前,我們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管理10間醫療設施院和基本醫療中心,涵蓋住院和門診服務,包括急症和深切治療護理 、兒科、產科、性與生殖健康等,近年亦治療更多有關皮膚感染、經水傳播的疾病,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長期病。同時,團隊亦為營中的羅興亞人提供心理健康護理。